沈孝泉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法国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结果揭晓:独立中间派候选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极右翼候选人玛丽娜·勒庞的得票率名列前茅。他们将在5月7日的第二轮投票中对决产生下一任法兰西共和国总统。
政党内部分裂,丑闻官司缠身,恐怖暴力袭击……本次法国总统竞选过程遭遇太多“意外”,爆出太多“冷门”,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选情最复杂、最多变、最难料的一次大选。
法国总统大选采取全民直接投票方式进行,如果第一轮投票中没有候选人能够取得绝对多数,那么将举行第二轮投票,在第一轮中取得票数最多的前两名进行决赛,取得多数票者胜出。这样的程序意味着,第一轮投票是各党派力量之间真正的大比拼,是衡量各派力量的机会。
本次大选的正式候选人共有11人,代表了各种政治倾向的党派及无党派。从定期发布的民调数字上看,本次大选最初是“两人对决”格局,后来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最后则成为“四强争霸”局面。根据法国内政部当地时间24日凌晨1点发布的结果:马克龙得票率为23.87%、勒庞21.43%、菲永19.94%、梅朗雄19.6%,其他候选人的得票率则在10%以下。这一结果印证了当前法国政坛“四强争霸”的格局。透过这一结果,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主流两大党均被淘汰出局
法国政坛的基本格局是由左右翼两大党轮流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但是,本次大选中两大党均被淘汰出局。2012年左翼社会党的奥朗德击败右翼保守党派人民运动联盟的萨科齐当选总统,5年下来政绩极差、民心丧失,奥朗德被迫放弃连选连任。前社会党总理瓦尔斯有意参选,但是遭到党内保守势力阻扰,社会党最终推选出前教育部长阿蒙为总统候选人,但是阿蒙一轮得票率只有6.18%。这是社会党在历次总统大选中得票率最低的一次,社会党不仅与下任总统无缘,而且在政坛的地位直线下滑。社会党是本次大选最大的失败者。
依照轮流坐庄的惯例,右翼保守党共和党(前身为人民运动联盟)在本次大选中获胜几乎没有悬念。共和党的候选人是前政府总理菲永,此人从政经验丰富,个人声望很高,原本是下任总统的不二人选。但是,今年年初的丑闻事件以及后来司法机构的立案调查使得菲永的竞选遭遇挫折,丧失了进入第二轮投票的机会,右翼保守党第一次在大选一轮中被淘汰。不过,菲永的得票率保持在19.94%的较高水平,依然显示了共和党的实力和地位。
马克龙代表了“变革”
马克龙在一轮选举中拔得头筹,反映了中间派成为法国政坛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马克龙的胜出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从今年年初菲永“出事”以后,马克龙在民调结果中一直处于领先、甚至第一的地位。
马克龙的成功也许带有某种偶然性。共和党菲永的失利以及社会党缺少有影响力的重量级候选人,使得广大选民“无人可选”。于是,年轻有为的新面孔马克龙成为最佳“替补”。
同令选民失望的传统政治家们相比,马克龙的优势是年轻(只有39岁)和“无经历”。他曾参加过几年社会党,在奥朗德政府担任过一年多经济部长,在法国政坛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新生代。他没有从政经历,甚至没有当过地方议员之类的民选代表。他创建的“前进党”只有一年的时间,却在一轮选举中获得第一的成绩,并且有望当选总统。这简直是个“奇迹”。
究其原因,马克龙代表了“变革”。传统主流政党失去了民众信任正在被赶出舞台,而处于中间地带的政治力量正在上升和得到关注。马克龙打出的旗号就是“既不左也不右”, 这对于厌倦了传统左右之争的民众来讲具有极大的号召力。他的政治理念和治国策略得到社会党内“改革派”如前总理瓦尔斯的支持,也得到共和党内像前总理朱佩等人的认可。马克龙凭借的正是“民心思变”这一强大的社会动力。
激进左翼不容忽视
“不屈的法国”运动的候选人梅朗雄在一轮选举中名列第四,激进左翼在政坛上取代了社会党的传统地位。
梅朗雄1976年加入社会党,由于同党内主流产生分歧,梅朗雄于2008年退出社会党,自立左翼党。2011年左翼党与法共结盟组成左翼联盟,梅朗雄参加了2012年总统竞选。他的得票率达到11%,位居第四。本次大选,梅朗雄依然以其雄辩的口才和激进的政治主张吸引广大选民,他强烈抨击社会两极分化现象和社会保险的倒退,主张立即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号召举行“公民起义”维护自身利益,要求修改宪法创建“第六共和国”。显然,梅朗雄吸引了传统左翼选民,这一群体原本是社会党的基本群众,但是长期执政的社会党在“传统”和“改革”之间徘徊不定,造成经济社会矛盾加剧,逐渐失去了民心,这就给激进左翼力量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空间。梅朗雄在这次选举中得票率高达19.6%,激进左翼将成为法国政坛上不容忽视的力量。
勒庞地位得到巩固
极右翼候选人勒庞的得票率名列第二,取得了决赛资格。勒庞自2011年当选国民阵线主席以来,致力于改善形象和调整政策方针,取得了明显效果。广大民众深受法国当前多重经济社会危机的困扰,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勒庞“法国第一”主张表示认可,国民阵线在最近几次全国选举中的支持率稳步上升,勒庞本人2012年总统大选的得票率为17.9%,这一次提高到21.43%,这表明,勒庞在法国政坛上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勒庞在法国政坛上属于“极右翼”,因其“反移民”“反全球化”和“反欧盟”等主张而被西方舆论视为极端民粹主义而加以排斥,她提出放弃欧元和退出欧盟的主张叫欧洲各国惶惶不可终日,她当选法国总统的前景更被视为“法国黑天鹅”而遭到诅咒。但是,无论5月7日第二轮投票的结果如何,勒庞和国民阵线的影响力都难以消除,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政治现实。